凯发·k8国际(中国)-登录首页

菜单

工作·动态

NEWS INFORMATION

院士大讲堂第五讲 ——李家春用《身边的流动》科普流体力学

9月19日下午,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之际,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协助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行“祖国,我爱你!”主题活动,这也是院士大讲堂系列讲座的第五讲,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春应邀以《身边的流动》为题科普流体力学。

李院士首先用唐代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巧妙的揭示了流体力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解读了流体动力学的定义,讲述了前人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建造都江堰和阿基米德提水机的故事。介绍了现代航空航天工业中,是如何利用流体力学原理解决航空声障问题和航天热障问题。解释了对流、扩散、湍流、旋涡和波纹等自然现象背后的流体力学原理。以及流体动力学在航空航天、海洋探索、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把流体力学的奥秘详细地呈现给了大家,让大家体会到流体力学并不是高深莫测的,而是时刻环绕在我们身边。它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对于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讲座中,李家春院士特别为同学们回顾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流体动力学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介绍了以钱学森、郭永怀、林家翘等为代表的科学工作者们的光辉事迹,阐述了他们为国家科技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还有他自己在几十年的科研历程中的难忘瞬间。

李院士还回顾了新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历史与成果,讲述了科学工作者为国家科技进步所做出的不懈奋斗,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树立为祖国发展、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


随后,在互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积极举手,迫不及待的向院士抛出自己的问题:“什么是边界层?”、“气体黏度指的是什么?”、“风洞是如何测试飞机性能的?”、“潜艇是如何实现隐身的?”、“中国在目前国际航空航天研究领域中位于什么地位?”等等。对于这一系列问题,李院士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一一解答,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这门科学的巨大价值和研究的深远意义。

讲座中关于新中国在流体动力学领域取得的成绩,科学工作者们的光辉事迹和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院士本人几十年科研历程中难忘瞬间等内容,使得同学们为祖国的进步感到自豪,为科学工作者们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到敬佩,纷纷表示要学习科学工作者们的这种精神,在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挑战自我、不负青春,全力以赴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和奋斗。


李家春院士1940年生于上海,力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院长。兼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理事、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翻译协会科技翻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编辑委员会力学卷主编、国家空气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主任、力学快报(TAML), 主编、北京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心(BICTAM)科学委员会联合主席、教育部流体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主席等。

李院士长期从事流体力学研究,在流动的非线性问题和力学中数学方法领域颇有造诣,曾对自然环境中的波、流、涡、湍流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与流体力学有关的诸如陆面过程、海气相互作用、台风异常路径、土壤侵蚀、海洋内波和波、流、结构相互作用等环境科学和海洋工程问题。教授高等应用数学、工程科学概论、数学物理中的渐近方法、环境流体力学、综合基础等课程,经常举办学术和科普讲座。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苏洪涛、副主任智刚、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卢思锋、光明日报教育部副主任朱振国出席活动。五十七中和人大附中翠微中学的20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了讲座,讲座通过网络向全国现场直播。

 院士大讲堂活动系列活动是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指导下,由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主办,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中国科学报协办,得到了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发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